如果晨起時發現手關節僵硬,尤其是癥狀持續時間較長,一定要注意,這可能就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信號。類風濕關節炎不僅讓人疼痛難忍,發展嚴重還能致殘甚至癱瘓,那么面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呢?究竟該從什么角度入手治療呢?
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其主要病變在關節的滑膜,但構成關節的其他組織如軟骨、韌帶、肌腱和相連的骨骼都會發生病變,同時病變還可存在于心、肺、腎、血管等器官和組織。
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患病率約為0.3%—0.4%,我國大約有460萬人罹患此病,全世界的患病率大約為1.4%。高發年齡為30歲到60歲,女性發病高于男性,比例約為 3:1。
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不明確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,細胞,病毒,細菌,遺傳,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。針對類風濕關節炎,就是要抓住它最早期的信號,早發現,早治療,這樣我們才能把類風濕關節炎的危害降到最低。
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
1初起一般癥狀
多數患者緩慢發病,逐漸加重,在關節癥狀出現以前可能有疲勞、乏力、低熱、食欲減退、手足發冷等周身前驅癥狀。
2晨僵
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,活動后可緩解。
3關節腫脹
4關節畸形、僵直
區分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
風濕關節炎和普通的骨關節炎的初期癥狀極為相似,都有關節腫痛的癥狀,很多人會將二者搞混,但二者在發病機制、致病原因、癥狀細節上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在治療上也是非常不同的。一旦患者自我判斷錯誤,把類風濕性關節炎當成骨性關節炎來治療,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區分:
01首先觀察手指腫脹部位
第一節骨節肥大是骨關節炎,第二、三節骨節腫痛是類風濕關節炎。
02摸一摸關節
骨關節炎肥大,如果摸起來質地較硬,多為局部骨刺,常常是骨關節炎;如果關節周圍摸起來質地較軟,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較大。
03活動后是否緩解
如果在走路時,腳部關節越走越疼,一般是骨質增生,也就是骨關節炎的表現;如果開始行走時,骨骼僵硬,活動后疼痛減輕,一般是類風濕關節炎的表現。
類風濕關節炎會對全身關節造成影響,關節炎反復發作,最終破壞關節結構,導致關節畸形、患者殘疾甚至癱瘓。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率很高,病程5—10年,有60%的致殘率;病程30年,致殘率到達90%。
由于身體自身免疫系統紊亂,類風濕關節炎還會引發骨質疏松、血管炎、鞏膜炎、冠心病、肺間質纖維化等疾病,嚴重威脅人體健康。
類風濕關節炎功能活動分級
、窦墸赫;蜿P節端骨質疏松,關節功能完整,一般活動無障礙。
、蚣墸宏P節端骨質疏松、偶有關節軟骨下囊樣破壞或骨侵蝕改變,有關節不適或障礙,但尚能完成一般活動。
、蠹墸好黠@的關節軟骨下囊性破壞,關節間隙狹窄,關節半脫位畸形;功能活動明顯受限,但大部分生活可自理。
、艏墸撼齀I、III級改變外,并有纖維性或骨性強直。生活不能自理或臥床。
一般治療
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,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后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。此外,理療、外用藥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癥狀。
藥物治療
方案應個體化,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藥、慢作用抗風濕藥、免疫抑制劑、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藥等。
(1)非甾類抗炎藥有抗炎、止痛、解熱作用,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藥物,適用于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。
(2)抗風濕藥又被稱為二線藥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藥物。
(3)糖皮質激素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藥物